首页 >> 李圣杰

任上汤姆克鲁斯这次有多不要命周笔畅陈绮贞齐齐哈尔詹雅雯何忻翰RW

文章来源:联运娱乐网  |  2022-12-06

汤姆克鲁斯这次有多不要命

汤姆·克鲁斯是个不要命的演员。

站在两万五千英尺高空,向下跳了106次。

有些演员笑了。这都什么年代了,是好莱坞的特效做得不够逼真,还是绿幕抠的背景不够骗人?

不找文替,也不用武替,怕是脑子瓦塔掉了吧!

[碟中谍6],汤姆·克鲁斯扮演特工,亲自上阵跳伞

通常来讲,电影里展现跳伞的镜头不过几秒,[碟中谍6]中也只有2分钟。演员们无需为如此短暂的镜头卖命。

不要说演员,替身的专业特技跳伞员亦是时时刻刻在拿生命表演。

2013年,曾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扮演007的跳伞高手马克·萨顿,在阿尔卑斯山跳伞时遇强风,直坠山崖身亡。

马克·萨顿在阿尔卑斯山跳伞,坠陈冠希落身亡后的现场

没有人知道在千米高空中会发生什么,每一次坠落都是命悬一线的冒险。

而汤姆·克鲁斯拿自己的命赌了106次。

有传言,跳伞的诞生源于一个囚犯的逃跑。

1628年,囚犯拉文被关于意大利的一座监狱中,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一样,总想着怎么越狱。

不过他没有安迪那么完美的计划,他为自己设计的逃跑路线始终只有一个:翻墙。

监狱墙高数丈(如今监狱墙高是男5.5米、女4.5米),跳下墙非死即伤。

一天亲友探视他时,为他带来一把雨伞,使其灵机一动,打着伞翻下了监狱的高墙,毫发无损。

[肖申克的救赎]里肖申克监狱的高墙,不同的是,拉文又被抓了回来

其实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类似于打伞平安落地的传说。至明朝,还出现了跳伞的杂技表演。

但就实际看来,拉文与《史记》的事例更近似于传说或是侥幸的偶然事件,因为普通的雨伞根本担不起救人一命的重任。

曾有专家分析:

60公斤的假人从12米高的试验台坠落,超大太阳伞起到的减缓效果最好,说明伞面大确实能起到减缓坠落速度的作用,但同样不能当救命伞。

真正的降落伞伞面是测试用的太阳伞的十多倍,从而能够产生足够大的空气阻力。

也就是说,正常人打伞从高处跳下,不死也摔个半残,下半生无法自理。

那么有据可考,从高空跳下安全落地的第一人当属法国的加勒林。

加勒林乘降落伞降落的情景,图片出于19世纪末

1797年,加勒林在巴黎100高空处割断热气球的绳索,在人们的惊恐中安稳落地。

同时,也开启了人类一项接近死亡的冒险运动。

据统计,1970年代的美国平均每年有42.5人死于跳伞,80年代降至34.1……

近年随着跳伞装备与技术的成熟,这个数字下降到了22.4,但这并不意味着100%的安全。

死亡之外,是数千万跳伞爱好者重伤的噩耗。

[触不可及]中的白人富翁菲利便是其中之一,他在一次跳伞事故中全身瘫痪,颈部以下都不能活动。

然而他们中却没有人因畏惧死伤而停止对高空的挑战。在影片[触不可及]的最后,坐着轮椅的菲利还带着德希斯又跳了一把。

[触不可及],菲利坐轮椅跳伞

这一点倒是与百年前拉德文一样,生死由命,为得是那分秒钟的自由感与挑战极限的满足感。

所以说,跳伞从诞生之初就是一项与死亡打擦边球的运动,上帝许你生便不会死。

如果说总体意义上的跳伞,汤姆·克鲁斯并非唯一接受跳伞训练,并完成这个项目的演员。

2015年,韩国女演员郑仁雅曾为即将接拍的电影进行跳伞训练,期间突遇天气变化,不幸身亡。

不过她当时接受的是高度在700m-3000m之间的普通跳伞训练。

韩国女演员郑仁雅跳伞身亡前的情景

在跳伞的类型中,还有一种高度在7000m以上的高空跳伞,分为HALO(High Altitude Low Opening)和HAHO(High Al涅磐titude High Opening)两种。

汤姆·克鲁斯是第一个在镜头前完成HALO跳伞的演员。

HAL必定能够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O是高跳低开,HAHO是高跳高开,两者的区别在于开伞的高度不同。

HALO要求跳伞者根据情况,在低至3000英尺的低空开伞,HAHO则是从飞机跳下后秒(27000英尺左右高度)开伞。

开伞高度不同,所以相比HALO,HAHO的跳伞高度更高,甚至允许超过20多万英尺。

美国军方的HALO跳伞训练

但对于跳伞来说,跳得越高并不意味着越危险,而是对开伞时机的把握更惊险。

它就像是一个关于度量的游戏,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一毫。

在高空开伞过早可能遇到乱流导致降速不足,在空中一直飘着,找不准着陆点,或是由于空气的冲力不够,伞撑不开,还有可能与身体或是飞机绞在一起。

开伞过晚,低于安全高度开伞,空气阻力所形成的缓冲不够,就和打伞跳楼没什么两样,不摔死也残了。

虽说现代的跳伞装备中都会配有高度计,但几秒的误差也足以差出百米,致人于死地。

所以在众多跳伞类型中,汤姆·克鲁斯选择挑战的HALO是世界上最难、最危险的跳伞技术。

[碟中谍6]中汤姆·克鲁斯HALO跳伞镜头

那么他为何要选择HALO跳伞?这种跳伞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HALO跳伞技术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左右,它源于美国军方对高空飞行员生还实验的研究。

1955年的越南战争是HALO的首秀。当时一支由六人成的美国特种小组从18,000英尺(5500米)的飞机上降落到老挝。

高跳低开的跳伞王瑞霞技术,一方面加快了伞兵下降的速度,以最短时间到达战场,另一方面又减少开伞的噪音,悄无声息地来到敌人身边。

尤其是在敌方设有防空炮的区域,这项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跳伞者暴露于高射炮面前的危险。

越南战争中执行跳伞任务6人中的3位美国特种兵

于是HALO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战争中。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军方曾用它绕过敌方预警系统。2009年、2012年又用于营救索马里海盗劫持的人质。

对于汤姆·克鲁斯来说,在[碟中谍]系列中扮演一名特工,就要接受特工职业的挑战。

他能做到徒手攀岩、潜水、开飞机……跳伞自然也要跳HALO。

否则被敌方发现,[碟中谍6]便是此评定各种润滑剂的润滑性能的环块磨擦磨损实验机系列的完结篇了。

为拍出[碟中谍6]的HALO镜头,汤姆·克鲁斯站在25000英尺的高空(7000多米),向下跳了106次。

他需要在跳出飞机舱前吸纯氧分钟,整个跳伞过程中也要背着氧气瓶不断吸氧,以防止HALO跳伞所带来的特殊风险:减压病。

减压病的定义是:

由于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7000m以上的大气层氧气稀薄,不足以供人类呼吸,同时在下跳的过程中,肺部的氮气的膨胀极易引起减压病,一方面肺部不适,另一方面还会患上关节炎。

只有不断地吸纯氧冲洗氮气,才能有效避免高空中减压病的发生。

一名装备完好从C-160上跃下,进行HALO跳伞的士兵

所以说,在HALO跳伞的过程中,一口氧气吸不好,汤姆·克鲁斯就会因缺氧失去意识打不开伞,或是氮气作祟,突发减压病。

无论是哪种情况发生,对他的生命都是一种威胁。

比起专业跳伞者更难的是,电影镜头的拍摄可不是跳一次就好了,而是跳出效果为止。为此他让自己的生命被持续威胁了106次。

汤姆·克鲁斯在每小时200英里下降的过程中,要记得何时开伞,也要避免与摄影团队纠缠、碰撞在一起。

[碟中谍6]拍摄过程中的一次跳伞

重要的是,准确降落到距离摄像机3英尺的地方,否则这一次跳伞将失去拍摄的意义。

剧组可以在室内或是室外的一定范围内进行场景常常将功率谱密度曲线图划分成若干矩形和3角形布光,却没有办法给7000多米的整片高空打光,所以他只能在日落时跳。

符合拍摄要求的自然光每天仅出现3分钟,只够拍一次。

于是[碟中谍6]搭建了世界最大的风力机,以供他们每天提前排练5次。同时准备了一台C17运输机,在拍摄前让汤姆·克鲁斯练跳3次。

剧组黛儿塔为拍摄搭建的世界最大风力机

1960年8月16日,美国空军飞行员约瑟夫·基廷纳在31公里(31000米)的高空中说:「上帝啊!请你现在保佑我吧!」

拍摄成功前的汤姆·克鲁斯大概也是这种心境吧,他们都站在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度上,纵身跃下的一刻唯有求神庇佑。

终于,约瑟夫成为突破音障的第一人,克鲁斯拿到了3个想要的镜头,是第一个成功在镜头前完成HALO的演员。

当然,他们也同是不要命的人。

健身拉力弹簧抗拉强度试验机
工服订做
金属压力试验机
汽车塑料配件力学性能试验机